最近一段時間,來醫(yī)院心理科求診的學生數量有明顯上升,他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“考試焦慮癥”。
@考生1:復習的內容太多了,時間來都來不及了!
@考生2:這次考砸了,我該怎么辦?
@考生3:根本靜不下心來看書
@考生4:爸爸媽媽又在催我!越催我越緊張。
@考生5:我為什么又玩了那么長時間游戲,完了!
@考生6:我覺得我好緊張啊,頭有點暈……
考試焦慮
考試焦慮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下激發(fā)的,父母親人朋友的家庭壓力、整個學校氛圍的壓力以及考生自身的生理、心理等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,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的復雜情緒反應,尤其關注于對考試結果的擔憂。
考試焦慮具體有什么表現呢?
認知表現:以擔憂為特征,由消極的自我批評或他人評價。
情緒表現:緊張、恐懼、煩躁、抑郁。
生理表現:身體緊張,具體表現在呼吸加劇、心率加快、腸胃不適、多汗、尿頻、頭痛、失眠等。
行為表現:防御或逃避;考場上惶恐不安、多余動作增加、胡亂答卷早早離場;學習效率下降,影響正常水平的發(fā)揮。
是不是焦慮都是不好的呢?
心理科醫(yī)師介紹,適當的焦慮對考生來說是一件好事,可以促使考生更好地發(fā)揮,但當焦慮情緒走向極端就會變成焦慮障礙。如何區(qū)分適度焦慮和焦慮障礙?
適度焦慮:焦慮出現是有現實刺激源,焦慮程度合理且不過分,影響是暫時的,對日常生活沒有明顯影響,可在幫助下克服。
焦慮障礙包括神經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兩種:
精神性焦慮:以發(fā)作性或持續(xù)性情緒緊張恐懼為主要臨床表現,其緊張或驚恐的程度與現實情況不符,并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的一種情緒狀態(tài)。
軀體性焦慮:頭暈、頭痛、胸悶、心慌、呼吸困難、口干、尿頻、出汗、震顫和運動不安等明顯的軀體焦慮癥狀。
我們該如何應對焦慮?
一、學校應對措施
教師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,多鼓勵、指導,少懲罰、訓斥,使學生能比較愉快地在學習中成長。對情緒障礙嚴重的學生,進行輔導,讓學生學會理智地戰(zhàn)勝負性情緒。
二、家長應對措施
營造溫馨、積極的家庭情緒氛圍,對孩子的期望值要適度,多溝通交流。
三、學生應對措施
1、學習上要設定合理目標。
2、避免飲用含咖啡因與酒精性的飲料;避免吸煙,避免含糖量高的食品,適當補充維C、維E、B族維生素和鎂是有益的;適度多飲水。
3、充足睡眠,適量運動,學會與老師、好友、家人傾訴。
4、多自我暗示:進入考場后,你可以暗示自己“我能行”“我最棒”等等,放下包袱,減輕緊張感,增強自信。
專家提醒,如果出現焦慮障礙一般以心理治療為主,藥物治療為輔。如自我難以調節(jié),適應困難,則需至精神心理?凭驮\。(兒童心理衛(wèi)生科 陳華林)
清遠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(wèi)生科
兒童心理衛(wèi)生科是清遠市唯一的兒童心理、語言、發(fā)育行為?疲剖夜15人,其中包括副主任醫(yī)師1人,主治醫(yī)師1人、語言治療師11人、幼師2人,其中含心理治療師5人,由兒科學、康復醫(yī)學、心理學、康復治療學(語言治療)、幼師專業(yè)人員組成,專業(yè)人員曾在廣州兒童醫(yī)院、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(yī)院兒童發(fā)育行為中心、深圳精神衛(wèi)生中心、暨南大學華僑醫(yī)院語言中心、中國聽力語言康復中心、意大利錫耶納大學醫(yī)院進修兒童語言、心理、發(fā)育行為等專業(yè),科室專注于兒童語言、智力、心理、行為問題的診治(如:自閉癥、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語言發(fā)育遲緩、學習問題、焦慮癥、抑郁癥、睡眠障礙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