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青春期女孩來說,“痛經”并不陌生。不少女孩初潮過后都曾有過痛經,有些女孩只有在過食生冷、劇烈運動、情緒緊張等特定情況下才會發(fā)生,平時生活中稍加注意即可減輕或避免。
另一部分女孩就沒那么幸運了,她們的痛經每月都會跟隨月經準時報到,變成一種周期性的“折磨”,有些甚至越來越嚴重。不少家長以為女孩子痛經是正常的,等結婚生完孩子自然會好,所以遇到女兒痛經,最常見的應對措施就是敷熱水袋、喝紅糖姜茶、臥床休息等。
是不是所有的痛經都是結婚生完孩子自然會好呢?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吧!
痛經是指女性在經行前后或經期出現(xiàn)的周期性下腹疼痛、腰酸等不適,嚴重者可致昏厥,臨床上分為兩種情況: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稱為功能性痛經(原發(fā)性痛經);盆腔器質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經稱為器質性痛經(繼發(fā)性痛經),如子宮內膜異位癥、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。
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20歲前存在痛經癥狀
很多人以為青春期女孩的痛經都是原發(fā)性痛經,實際上至少2/3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在20歲前存在明確痛經癥狀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從子宮內膜異位癥發(fā)病到利用手術進行金標準確診,這期間延誤診斷的時間長達3-12年,這么長的時間里,疾病足以破壞掉很多女性的生育能力,所以青春期女孩的痛經要重視。
子宮內膜異位癥,顧名思義是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,這些異位生長的子宮內膜會隨月經周期而變化,卻不能像正常的子宮內膜能夠脫落排除體外,久而久之,出現(xiàn)一系列相關癥狀,如痛經、卵巢囊腫、不孕等。青春期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需要醫(yī)生詳細詢問病史,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及婦科檢查,借助B超、磁共振等、血清學檢查等協(xié)助診斷,有些甚至需行腹腔鏡檢查來確診。
目前認為,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慢性疾病,應該像對待高血壓、糖尿病一樣,做長期的、終身的管理。治療應以病人為中心,多學科參與,包括婦科、外科以及生殖科等在內,謹慎把握手術指征,規(guī)范手術與藥物治療。對于青春期子宮內膜異位癥,主要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,保護生育功能,一線用藥是非甾體抗炎藥物、短效口服避孕藥以及單孕激素。
此外,青春期痛經還需警惕是否存在生殖道畸形,尤其是下生殖道的梗阻,如處女膜閉鎖、陰道橫隔。如果是下生殖道的梗阻,這種周期性的疼痛可能會逐漸加重,必要時需行手術治療。
中醫(yī)對青春期痛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
中醫(yī)治療青春期痛經,可根據患者體質,進行個體化治療,從日常生活調理指導,到針對患者的體質,辨證施治,給予口服中藥治療,還可以使用中藥封包、針灸、艾灸等方法緩解痛經。
中醫(yī)治療痛經具有治療手段多樣,療效確切,副作用小等特點,對于擔心口服短效避孕藥帶來的各種副反應的青春期女孩尤為適合。
?漆t(yī)生介紹
邱雪玲,主治中醫(yī)師,中醫(yī)婦科負責人,青春期保健科負責人。
碩士研究生學歷,師從國家級重點學科學術繼承人曾誠教授,畢業(yè)于廣州中醫(yī)藥大學第一臨床醫(yī)學院中醫(yī)學專業(yè)。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10余年,曾到廣州中醫(yī)藥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進修中醫(yī)婦科,跟隨全國名中醫(yī)張玉珍教授、羅頌平教授學習。
擅長: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女性不孕癥、異常子宮出血、婦科內分泌疾病、圍絕經期綜合征、陰道炎、盆腔炎、婦科腫瘤、產后病、乳腺增生等婦產科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,青春期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治療及中醫(yī)體質調理等。
出診地點:中醫(yī)科6號診室(每周二下午婦科門診10號診室)。
出診時間:周日至周四(具體以微信公眾號排班為準)。
青春期痛經“ 一忍再忍 ”,小心延誤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治
發(fā)布日期:2022-01-10